翻譯資訊
這些醫學術語最容易被誤譯,你知道正確英文的醫學翻譯嗎?
作者:admin 加入時間:2025/2/7 點擊次數:0

醫學翻譯文本不像翻美食菜單,錯一個詞可能不是尷尬而是關乎性命,尤其中文醫療用語和英文的醫學術語在邏輯、用字和習慣表達上,常常不像看起來那麼直覺,表面意思很簡單,但英文翻起來卻暗藏陷阱,誤譯率極高,有些詞聽起來好像對,其實意思跑偏得離譜。

 

像「中風」這個詞,一般人直覺會說 stroke,沒錯,這是正解,但如果原文寫的是「腦中風」,很多人會硬加個 brain stroke,聽起來很合理,實際上多餘又奇怪,因為 stroke 本身就是指腦部血流異常造成的症狀,專業用語裡並不需要額外加強「腦部」的部位,這反而顯得不專業。

 

再來是「高血壓」,不少人會直接翻成 high blood pressure,這的確可以接受,但若是在學術報告或病歷裡,應該選用 hypertension,才是正統的醫學術語,兩個詞的意思類似,但用在專業場域時,後者更精準,也更被醫療人員認可。


48732570_l醫學20250207.jpg說到「糖尿病」,大多數翻譯會選 diabetes,對,但問題來了,是 type 1 還是 type 2?若不標明,很容易讓人誤會病人的病程和治療方式,特別是學術翻譯或臨床研究資料中,這種分類不能忽略,更有甚者,有人誤把「糖尿病前期」翻成 pre-diabetes,而不解釋 context,醫生就可能誤認為病人已經進入高風險族群。

 

還有一個誤譯重災區是「癌症轉移」,中文裡說「癌細胞轉移到肺部」,很多人會翻成 "cancer cells move to the lungs",聽起來沒毛病,但醫學英文會說 "metastasis to the lungs",那種 “move” 類的用法完全是日常用語,不符合臨床專業描述,用錯會讓專業讀者一臉問號。

 

「發炎」這個詞也常出錯,有些翻譯一看到 inflammation,就一路亂用,連「紅腫熱痛」這種局部反應都用它來描述,其實像 cellulitis(蜂窩性組織炎)這類具體病名才是需要正確對應的,你不能每個「發炎」都通殺用 inflammation,該細化時得細化。

 

還有一個大家愛用卻容易出事的詞是「症狀」,一般人習慣翻 symptom,但其實「體徵」在英文裡是 sign,兩者差異很大,Symptom 是病人主觀感受,例如頭痛、疲倦;Sign 則是醫生客觀檢查出的結果,如發燒、血壓升高,誤用這兩個詞,會讓病情描述變得模糊甚至不準確。

 

「慢性病」常被直接翻成 chronic disease,沒錯,但如果文件中提到的是「慢性腎臟病」,那麼該用 CKD(Chronic Kidney Disease)才完整,尤其在醫學論文或病例報告裡,縮寫和用詞一致性非常重要,單靠直翻根本不夠看。

 

醫學翻譯不是把中文換成英文就好,而是要對醫學背景有基本認知,知道哪些詞語在什麼情境下該怎麼轉換,不只是語言準確,邏輯也得跟上,懂醫不一定會翻譯,但不懂醫學硬翻,只會讓資訊誤導專業人員。如果你手邊有一份醫學報告、藥品說明或臨床研究資料需要處理,找一位有醫學基礎的專業譯者,絕對比依賴機器翻譯或「懂英文的朋友」來得可靠許多,畢竟,這可不是什麼日常對話,而是攸關準確率與可信度的領域,翻得不對,誤解的是整段治療路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