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醫學不等於會看懂英文醫學文獻,更不代表能翻出正確、自然又準確的中文內容,對很多醫學生來說,面對密密麻麻的醫學期刊或臨床研究資料,有時連找出主詞動詞都很辛苦,更別提那些難唸又難寫的專業術語,所以,如果你打算涉足醫學翻譯領域,或者想精進閱讀外文醫學資料的能力,學會基本的術語對照與翻譯技巧會比硬背教科書有效太多。
越來越多人選擇跨國尋求醫療服務,無論是為了罕見疾病找專科,或是接受先進治療、第二意見諮詢,出國就醫逐漸成為可行選項,但在踏上飛機前,有件事常被忽略,卻極度關鍵:病歷的醫療翻譯品質,可能直接影響醫師判斷與診斷結果,甚至牽動整個治療策略。
想像一下,一位來自越南的病患坐在台灣診間裡,醫師說的是中文,病患說的是越語,兩人之間唯一的橋樑,是一份機翻醫藥翻譯的藥品說明書,這種情況在全球各地其實屢見不鮮,語言隔閡造成的誤診誤治,不只是溝通問題,更可能影響治療成效甚至病患生命。
醫療產業裡,有些文件不是翻得漂亮,醫學翻譯社是非翻準不可,像是臨床試驗報告、藥品說明書、藥證申請資料,裡面用字精確到連標點符號都要小心,這種文件,哪怕只有一句話出問題,藥品上市可能就要重跑程序,時間、金錢、信譽全都一起賠。
醫學翻譯不是把詞語對過來就好,它牽涉到的是病患的生命、安全與治療判斷,每一個字都有分量,從醫院病歷、藥品說明,到跨國臨床試驗的資料報告,醫學翻譯的準確性,不僅影響專業溝通品質,更可能左右臨床決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