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人在練習醫學翻譯時,習慣找學術文章或醫學新聞來讀,這種方式有幫助,但要說能直接提升翻譯實力,其實還不夠全面,真正的翻譯現場,遇到的不會只有英文文章,而是充滿格式規定、術語密度高、邏輯嚴謹的各式文件,這時候,模擬教材就派上用場了。
像病歷摘要(medical summaries),就是很好的訓練材料,這類文件通常包含診斷、檢查結果、處置方式,內容濃縮,語氣正式,完全不講廢話,翻這種文件,不但要選字準確,還得處理好縮寫與簡稱,比如「HTN」是高血壓,「DM」指的是糖尿病,如果只照字面譯,結果可能變得不知所云,透過反覆練習這類內容,能幫你熟悉醫學英語的習慣寫法,也能練出資訊判讀的能力。
再來是試驗同意書(informed consent forms),這種文本有點像法律文件,又有臨床專有術語,它需要精準傳達風險、流程與參與者權益,文字上要讓人看得懂,語意又不能出錯,翻譯時很容易卡在措辭:要專業,但又要親切,模擬這類文件,不只是語言訓練,也是對邏輯與表達能力的挑戰。
如果想練習資訊整合,不妨試試藥品說明書(drug labels)或用藥指南(medication guides),這些文件通常篇幅不長,但術語密集,格式要求嚴格,一行錯誤,可能讓整個意思走偏,練翻這類文本,能幫你建立術語轉換的反射動作,也會讓你更在意字與字之間的精確性,遇到像「once daily」這種字眼,是「每日一次」,不是「一日一次服用」,細節錯了,意思整個跑掉。
還有一種值得一練的,是來自醫學期刊的簡報或研究摘要(abstracts),這類內容通常包含研究目的、方法、結果和結論,有時會出現不熟的統計用語或研究設計概念,翻譯時不僅要理解句子結構,更要抓得住科學邏輯,模擬這類教材,能讓你習慣快速抓重點,也訓練你怎麼讓中文表達更貼近原意而不囉唆。
許多醫學翻譯教學資源都有提供這些模擬教材,例如開放式課程、翻譯訓練機構、甚至一些醫學出版社網站也會有公開範例可以下載練習,想進步的話,不妨選定一種文本類型,針對性練習,再慢慢擴展到其他種類,不要只是看,要動手翻,再對照專業譯本,找出自己的問題點,效果才會真正看得見。
醫學翻譯不是用漂亮詞句堆疊出來的,而是靠一條條術語、一句句邏輯下功夫練出來的,練習別只停留在讀英文文章,拿出模擬教材翻過幾輪,你會發現,翻譯肌肉真的能被鍛鍊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