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譯資訊
醫學詞彙這麼多怎麼記?醫療翻譯人必備記憶法公開!
作者:admin 加入時間:2025/4/16 點擊次數:0

醫療翻譯這條路,看起來氣派又專業,但一走進去才發現,簡直是用生命在記單字,從解剖學到藥理學,從檢驗報告到手術流程,每個字母都暗藏陷阱,稍微搞錯一點點,就可能讓整份文件變成驚悚故事,那麼,這麼多詞彙,到底怎麼記才記得住?

 

醫療翻譯界最愛的一招,就是「拆字記憶法」,醫學術語很多是拉丁語或希臘語演變而來,一個單字拆開看,其實都藏著線索,像是“cardiomyopathy”,分開來就是“cardio-”(心臟)+“myo-”(肌肉)+“pathy”(疾病),整個組合就是「心肌病」,不用硬背,一看到字根,腦袋自動就能拼出大概意思。

 

另一種常用的小技巧,是「情境式記憶」,單純背單字又乾又痛苦,不如配合情境一起記,比如學到“hypertension”(高血壓),可以想像自己在診間,醫生邊量血壓邊念這個詞,把詞彙和場景連在一起,比孤零零記憶有感得多,而且比較不會一緊張就腦袋空白。

 

還有一種被醫療翻譯人偷偷愛用的方法,就是「聯想轉換法」,遇到拗口的專業詞,不是死記,而是自己想一個有趣的連結,像是“otolaryngology”,光看就頭暈,其實它是耳鼻喉科,可以想像成「哦(Oto)聽不見、拉(Lary)聲音怪怪的、鼻子塞(Rhino)」,雖然有點胡鬧,但就是記得牢,遇到臨場翻譯也能迅速反應。



31047504_l醫學20250416.jpg醫療領域名詞更新速度快,還有一個必須跟上的,就是「主題群組記憶」,把詞彙按照系統分類,比如心臟系統、神經系統、呼吸系統,每個系統挑出代表性的單字記熟,這樣一來,不但可以建構出整個領域的輪廓,連陌生單字也能靠上下文推敲個八九不離十。

 

記憶過程中,還有一個超有效但常被忽略的武器,就是自己動手做「專屬字彙表」,手抄或打字記錄比單純閱讀強很多,因為動手會逼自己重新組織資訊,加深記憶,配合自己的理解寫註解,或標上小提醒,哪怕每次只整理10個字,一個月下來就是300個詞,成效超驚人。

 

說到底,醫療翻譯不像一般翻譯可以靠感覺帶過,它講求精準到毫釐,記憶方法也不能只求快,而是要能長期抗戰,累積出真正懂得用的知識,不然,即使今天死背了一大堆,隔天病歷一來,還是只能傻眼地看著術語跑馬燈亂轉。

 

真正厲害的醫療翻譯人,不是擁有超人腦袋,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,一步步把那些拗口、難懂的字變成自己腦海裡自然的一部分,慢慢來沒關係,但記得,持續累積才是最強大的秘密武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