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譯資訊
醫學翻譯牽涉法規用詞與臨床邏輯?企業該如何確保英文內容精準無誤
作者:Wira 加入時間:2025/7/2 點擊次數:0

醫療產業的專業門檻向來不低,但你知道嗎?當產品走出海外時,最先需要面對的不是醫師或患者,而是一份份需要翻成英文的醫學翻譯文件,無論是藥品仿單、臨床試驗報告、醫療器材說明書,甚至是對應 FDA 或 CE 認證的文件,只要翻譯出錯,後果不只是尷尬,而可能是產品無法上市,或法規審查直接被打回票。

 

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醫療、醫材、生技企業在尋找醫學翻譯服務時,不只要求語言能力,更重視「懂不懂醫學」與「翻得合不合法」。

 

為什麼醫學翻譯比你想像的還複雜?

一份醫療翻譯文件,牽涉的不只是文字轉換,而是三層難度的疊加:

1.臨床邏輯要通:描述病症、療程、副作用等內容時,需要與實際醫學邏輯一致。

2.術語不能錯:像 adverse event、contraindication、double-blind 這類詞,如果翻譯模糊或混淆,會影響整份報告的可讀性。

3.法規標準要準:每個國家對醫療文件用詞與格式都有標準,稍有不符就可能退件。

也因此,翻譯過程中只要其中一環出錯,後續的醫師審查、法規送審、國際合作就可能延誤,甚至重來。

 

常見錯誤有哪些?

1.中式邏輯直接套用英文

例如中文常見「本研究結果顯示可望改善症狀」,直接翻成 The results may improve symptoms,但這在臨床英文中語意不夠嚴謹,缺乏統計學佐證的語氣。

2.忽略標準化用詞

翻譯「副作用」有很多種說法,但在法規語境中通常要使用 adverse reaction 或 adverse event,混用或誤用可能會被審查機關指出「不專業」。

3.藥品、醫材資訊翻得像行銷稿

醫療翻譯不等於文案寫作,翻譯太過浮誇或誇大療效,很容易違反當地醫藥宣傳法規。


38625067_l醫學20250702.jpg企業該怎麼選擇翻譯夥伴?

*是否有醫學背景譯者或審校人員?

這是基本門檻,不是會醫學名詞就夠,而是要能理解臨床邏輯、熟悉科學寫作語氣,甚至能閱讀原始研究資料。

*是否熟悉不同國家法規要求?

針對美國(FDA)、歐盟(EMA)、日本(PMDA)等地提交的文件格式、用詞都有特殊規範,好的翻譯團隊會事先熟悉並依規執行。

*是否提供詞彙表與版本控管?

醫療文件更新頻繁,若缺乏一致性的用詞與清楚版本追蹤紀錄,很容易產生內容矛盾或資訊不一致。

*是否有雙重審稿機制?

一般會安排語言審稿+醫學審稿兩層控管,讓每一份文件在邏輯、語意、術語、法規上都不失誤。

 

翻譯品質,就是醫療專業的一部分

當一家企業遞出英文文件時,其實就像遞出自己的「技術履歷表」,尤其在醫療領域更是如此,若醫學翻譯內容條理清晰、數據準確、語氣得體,對方自然會感受到你的專業與可信度;反之,若充滿語病與混亂術語,就算產品本身沒問題,也可能讓人卻步,這也是為什麼翻譯不能「省著做」,而應該視為整體輸出策略的一環,與品牌形象、法規合規與市場溝通同等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