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譯資訊
說明書不合規,藥品就出不了海?醫藥翻譯的法規眉角你知道嗎?
作者:Becky 加入時間:2025/7/23 點擊次數:0

在藥品或醫療器材進軍海外市場前,有一道關鍵門檻叫做「文件合規審查」,這裡頭看起來只是說明書、標籤或臨床試驗報告的翻譯工作,實際上卻牽涉到每個字詞是否符合當地醫藥法規,甚至關係到藥品能不能合法上市,醫藥翻譯,說白了不只是語言轉換,更是一場精密的法規對照與術語管理挑戰。

41722580_l醫學20250723.jpg不同國家對於藥品說明書(Package Insert, PI)的規範各有差異,例如美國 FDA 側重用語明確與風險揭露,歐盟則強調安全資訊的清楚標示與格式一致性,日本 PMDA 特別關注語氣是否「適合醫療現場」,而中國則對「適應症」、「用法用量」等用詞嚴格審查,對於負責出口的製藥公司或醫材商來說,若翻譯內容未符合當地官方風格與術語規範,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申請退回、上市延宕。

有些企業以為「只要找翻譯公司翻好文件就行」,但現實中,真正能處理醫藥翻譯的團隊,除了語言能力,還要熟悉藥政環境,例如:「contraindicated」不是單純的「禁忌症」,而是在中文中需用「禁用」或「禁忌」視上下文而定;又如「serious adverse event」不能譯為「嚴重的不良事件」,而應翻為「嚴重不良事件」,因為前者不符常規術語用法,會造成法規審查單位的疑慮。

再來,許多國家對醫藥文件有「本地化」要求,譬如台灣衛福部要求使用「中文說明書」且必須有符合在地通報單位與警語說明;若你使用的是中港澳共用翻譯版本,很可能因為小細節而被退件,這些眉角,正是醫藥翻譯的核心價值:不是翻得多快,而是翻得「合法」、「合規」、「可用」。

醫藥翻譯從來不是單純的語言服務,而是讓你的產品順利跨境、合規上市的重要一環,對出口導向的藥廠與醫材商而言,與其事後補件、不如事前精準,畢竟,一份合格的說明書,不只讓產品更專業,更可能是你打開新市場的第一把鑰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