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譯資訊
英文報價差距高達3倍?醫學翻譯價格背後藏著哪些風險與服務落差
作者:Becky 加入時間:2025/11/4 點擊次數:0

很多企業或研究機構在尋找醫學翻譯服務時,都會遇到同樣的困惑:明明都是同一份文件,為什麼不同翻譯公司開出的英文版報價卻可能差到兩、三倍?乍看之下像是價錢不透明,但其實背後隱藏的是譯者背景、審稿流程、風險承擔程度等全然不同的服務品質,而這些差異直接影響最後成果能否用在發表、審查或專案提交上。

醫學領域隸屬高度專業且結果極度敏感的產業,與一般商業文件不同,內容涉及疾病機轉、臨床試驗、藥物機制、生物統計、醫材規格、醫療法規等多個面向,任何一個用詞不精確都可能導致誤解,例如 clinical endpoint、efficacy、adverse event、device specification,這些字詞對一般譯者而言可能只是英文單字,但對醫學界來說卻有「不能錯」的專業定義,因此醫學翻譯的第一個價格落差,就出在譯者是否具備相關背景,有些翻譯公司配的是一般語言系畢業的譯者,有些則是醫療背景、研究所訓練或臨床領域出身,專業能力自然不同。

45552777_l醫學20250214-20251104.jpg第二個價格差異來自審稿層級,高品質的醫學翻譯並非「一位譯者翻完就交稿」,而是至少三道流程 ─ 翻譯、編輯、校對,有時還會加入醫學審稿或雙母語審閱,這種流程通常由具備醫療領域知識且熟悉國際寫作標準(如 AMA Style、ICMJE、GCP)的審稿人執行,確保內容不只語法正確,更是科學合理,相反地,若是低價報價,往往只能做到「翻譯完就直接交件」,缺乏第二雙眼檢查,專業錯誤、語意偏差甚至邏輯不一致都非常常見,對需要投稿國際期刊或提交 IRB、FDA 或 TFDA 文件的客戶來說,這種落差就是風險差距。

第三個影響價格的因素是專案管理與術語管理,醫學翻譯絕非單一文章的處理,而是長期文件的一致性工程,像是臨床試驗報告(CSR)、知情同意書(ICF)、SOP、醫療器材手冊、患者資訊手冊等,常常需要跨文件保持一致,甚至多年更新版本仍需對得上前後文,高品質的翻譯公司會建立術語庫、翻譯記憶庫、醫學風格指引,並依照不同科別(腫瘤學、心臟內科、生物製劑、精神醫學等)選擇對應背景的譯者,這些準備都需要人力、工具與管理成本,自然會反映在價格上;然而也因為這樣的投入,企業才能長期維持文件品質穩定。

第四個隱形差距在於法規與市場用途,很多客戶會發現:可用於國際期刊投稿的翻譯價格通常比一般文件高,原因是不同用途有不同品質門檻,若需要符合期刊語言標準、通過審稿、避免主審退件,翻譯必須更加精確,且通常會加入英文母語編修(native editing)或醫學專業審稿,若用途是法規申請,翻譯內容需符合各國標準(如 FDA、EMA、PMDA、TFDA),更需要熟悉法規語言的專業譯者,這類文件牽涉巨額成本或時間風險,因此翻譯本身也需要承擔相應責任,自然無法和一般簡單文件以同一價格處理。

當企業或研究團隊選擇翻譯夥伴時,理解醫學翻譯與一般英文翻譯服務的本質差異,才能避免落入「便宜卻無法使用」的陷阱,報價看似差距大,但真正要比較的是:這份翻譯能否通過審查?能否符合期刊或法規標準?是否能被學術界或醫療人員準確理解?能否維持長期文件一致性?若翻譯錯誤導致退件、延誤審查甚至造成醫材資訊理解錯誤,其實比翻譯費高上數十倍,最終,選擇值得信任的翻譯夥伴,不只是付款,而是替自己的研究、專案或品牌買一份專業保障。